陈时中部长日前表示,普筛会让伪阴性带病者进入社区,造成社区传播;而验出的伪阳性者在采检、住院过程中也会浪费国家与社会资源。大家听了心中一定有很大的疑惑:多做检验来确定致病微生物的存在,不是以往有效的流行病方法吗?这个病毒和我们经历过的疾病流行到底有何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防疫策略呢?
本周的经济学人周刊用“隐藏我们周遭的异形”()来做封面故事,描述这个已经荼毒世界大半年的武汉病毒,到现在世界各国仍然束手无策。追根究柢,在于这个新病毒具有以往病毒所没有的麻痹自然免疫反应的特殊能力,使这个病毒具有强大的伪装能力,在被感染者出现症状以前就能广泛的传播。这使传统流行病学的筛检方法变得无用武之地。几个月前自信满满一定可以在夏天来到以前控制传染的美日欧各国,至今仍深陷于第二波、第三波的流行中,也是为何筛检大国到现在还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道理。
有经历过二○○三年SARS疫情的人一定记得,当时并没有像现在一样方便,到处可以做病毒核酸的PCR筛检,但是各地疫情在几个月内用隔离的方式控制下来。这次的疫情却在各国以动辄上百万、千万件的检测能量动员下还无法控制。原因在于引起SARS的病毒(SARS-CoV1)感染人到有传播病毒的程度时,几乎都会发烧。但这次引起武汉肺炎的SARS-CoV2在感染人之后,会利用其基因所制造的分子压制引发第一线反应的自然免疫细胞。所以病患在发病(发烧和肺炎)以前,这个病毒已经静悄悄的感染了很多其他人。
依照免疫学和病毒学的这些新发现,未来研究的重点在一、自然免疫方面:找出自然免疫衰弱的体质因素,来保护有这些免疫缺陷的族群(如老人)。此外发展治疗,活化有效对付这个新病毒的自然免疫机转也是当务之急。
二、获得性免疫方面:以有效刺激具保护性的抗体和T细胞保护的分子制成疫苗,引发有效的免疫记忆,才能产生群体免疫。至于世界各国已经证明是走冤枉路的大规模核酸或抗体筛检,在实务上和研究上的合理性都很可疑,不宜作为防疫的主要手段或研究的优先目标。
(作者为成功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免疫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免疫学博士)自由时报0823
本文由:开云体育全站app下载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