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企业常批评大学教的课程内容不实用,但从教育部长到大学校长,高教界领导人都反复强调:大学不是职训所。
然而,平心而论,学生毕业后,还是得要接轨就业,每年家长与学生在选填志愿时,“未来就业容易度”与“产业新鲜人起薪”永远都是重要考量,哪个科系起薪最好、哪间学校更镀金,是所有人都想要探究的秘密数字。
《远见》与国内最大的104人力银行合作,针对2011~2021十年来就业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筛选大学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实际月薪数字,针对五大就业热门学科领域:“工程”“信息”“商管”“法政”“人文社会”进行分析,找出起薪最佳的大学各是哪所?起薪又是多少?
工程学群〉 台清并列冠军,传统名校最受肯定“工程学群”是包含科系最多元的学群,不管是热门已久的电机、电子、机械,新兴当红的能源、医工,或是传统的土木、化工,甚至是少见的航太、核工,都隶属于工学院。
当对应的大学和科系选择这么多之下,到底哪一所学校的工程领域毕业生,最受到企业肯定、愿意给出高薪?
答案是台湾大学与清华大学,两所名校同以40K夺冠,成功、中央、阳明交大则以38K并列第三。这五所大学都是传统国立名校,台清交成更是全台大学排行榜中不变的四大天王,在学生程度、师资水准、校友人脉、资源丰富、产学合作上,都具有强大优势,备受企业肯定。
拿下工程学群起薪冠军之一的清大工学院,院长赖志煌指出,任何产业只要牵涉到生产制造,都需要工程人才,尤其近年来,不同产业已走向跨域集成,一所大学的科系多寡,也决定了学生修读时的选择多元性。
赖志煌表示,清大工学院历史悠久、科系众多,目前,国际评比已进入全球工程领域前百大,全院教师有1∕3拿过国科会杰出研究奖,1∕4得过全校杰出教学奖。
清大是国内最早力推跨领域和产学交流的大学之一,工学院近年更积极鼓励各系所之间的集成与合作,并搭配当前产业发展需要,以建教合作研究计划、产学研合作联盟等方式,展开“应用X研究”的相关链结式课程设计。
目前锁定“奈米科技”“生医科技”“能源科技”及“雪铁龙制造与管理”四大跨领域主题,集结不同领域的教授共同授课。例如“雪铁龙能源学程”,就是由三个不同科系老师,针对再生能源共同开课,并合作争取政府大型计划,带领学生做集成性的实务研究。
信息学群〉 大资工时代兴起,政大挤入领先群随著联网时代来临,近两年资工科系的入学分数不断往上冲,逐渐逼近原本最热门的电机科系,被称为“大资工时代”崛起。对比大学毕业生起薪,信息学群也是五大学群中起薪最高的一组。有四所大学并列第一,分别是台大、阳明交大、成大、政大,起薪同为40K。
阳明交大信息学院院长陈志成指出,阳明交大信息学院由过去的资工系发展而成,既是一个系,也是一个学院,包含一系十所,高达70多位专任教授,全台最大。在系大、人多、资源多的规模优势下,阳明交大资工系开课数量多,课程多元,吸引很多别校的资工系学生,特别来交大跨校修课。
“信息人才不只是会写程序,重点是写的程序要做什么服务,”陈志成指出,阳明交大信息学院将信息应用分为七大领域,包括网络、电信、多媒体、生医工程、电子电机等开设对应学程,让学生在学时,就能发掘自己有兴趣的“信息X应用”未来场域。
信息学群起薪的另一个亮点大学是政大,身为文法商名校,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政大有信息相关科系,其实,政大有资科系(隶属理学院)和资管系(隶属商学院)两个信息相关系所。
和其他理工科系强盛的大学不同,政大没有工学院,信息相关科系很早就开始思考,怎么把信息科技与人文社会、商管财经做跨领域服务应用,成为金融、传媒、公部门的加值助力。
例如,政大资科系从2008年起,就与传播学院合开“数码内容硕士学位学程”,2010年设立“数码内容与科技学士学位学程”,以双主修方式招收全校各系所学生,欢迎大家跨域到信息系。2013年,与商学院统计系与资管系共同设置“巨量资料分析学分学程”,培育商业大数据分析人才。
这种把劣势转化为跨领域合作优势的策略,在近年来,各行各业积极数码转型,或是需要大数据分析进行商业决策的趋势下,政大信息科系人才反而特别有亮点,带动政大信息科系毕业生薪资水涨船高。
商管学群〉 台大管院最受肯定,前五强东吴唯一私校商管学群入榜起薪前五的大学,都是传统相关领域的强校,台大管院名列第一,政大商院排名第二,成大管院、清大科管则是第三第四名。
清大科管学院虽是国内几所老牌顶大中成立最晚的管理相关学院,但从成立之初,就明确锁定“科技X管理”做为教学研究主轴;搭配邻近的新竹科学园区,以及近40年来,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全球化发展,人才培育方向锁定正确,以致清大科管学院毕业生人数虽是前五名中最少,起薪却特别耀眼。
在商管学群中起薪前五强中唯一的私立大学—东吴大学,是商管财金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老牌私校,2015年成立“巨量资料管理学院”,也是全台领先锁定“金融科技”转型成功的学校之一。
由于科技应用铺天盖地而来,人工智能、物联网或云端技术,将改变金融体系与管理模式,东吴校长潘维大以“培育下一代的科技商业人才”为目标,结合校内数学、统计、管理、社会、心理等与商业决策、管理模式相关的其他科系专业,再搭配产业实务上会运用到的电脑软硬件,训练学生在本科专业外,具备搜集资料、整理分析、预测未来三大技能,成为带领产业数码转型的人才。
随著企业进入数码转型高峰期,东吴这批超前部署而培养的数码管理人才,也就变得更加火红,带动企业以高起薪肯定东吴商管科系毕业生。
法政学群〉 中原、淡江、东吴进榜,私校表现受肯定法政学群方面,台大、政大和北大三所大学分列起薪前三名。台大法学院培育出多位法界与政界领袖,政大在公行、外交、法学上杰出校友众多,北大前身是台湾省立法商学院,为政府公部门培育不少人才。
而老牌私校中,中原、东吴、淡江都进入前五名,这三所大学也是法政领域的传统强者;其中东吴法律系以英美法为特色,和政大、北大同为国内司法界三大人才培育摇篮,东吴政治系因有多位校友进入国会,曾有“国会第三大党”昵称。
很多人认为,法政学群毕业生出路主要集中在公部门,把通过国考做为求学重要目标,会背诵、会考试就好。但北大校长李承嘉不以为然,强调法政人才会决定一个国家未来走向,绝对不能只是低著头看法条和典章,更要抬起头来看社会、看世界,才能帮台湾找到正确出路。
李承嘉举例,台湾海峡对岸有个强大邻居,台湾没本钱战争,但也不可能处处妥协,如何让全世界看见台湾、认可台湾,进而支持台湾的存在,是法政人才对国家未来的重要责任。北大努力推动国际化及产官学合作,就是要让师生走出去,让台湾被看见。
例如,台北大学常参与校级的亚洲暨泛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全球变迁与永续科学研究中心,或是院级的国际师生交流、跨国学术合作,让师生时时关心国际情势,并与海外友人交流,如此一来,台湾的法政人才可掌握未来怎么面对国际变局,进一步守护台湾的价值。
李承嘉说,台湾面临少子化与高龄化挑战,人口结构不平衡,会带来财政、产业、地区、照护等冲击,该怎么提早因应?为此,北大设立校级的财政暨金融研究中心、海山学研究中心、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也推动校内大学社会责任,带领师生理解这块土地正在发生什么转变,法政人才的思惟才不会锁在象牙塔里。
人文社会学群〉 台科大与台大并列冠军,打破技职传统印象比起热门的工程、信息、商管领域,人文社会学群一直被视为是“起薪较弱”的学科,《远见》特别请104人力银行筛选包括“大众传播学群”“外语学群”“文史哲学群”“教育学群”和“社会与心理学群”的大学毕业生起薪。人文社会科系毕业生,真如外界印象,就业竞争力不足吗?
答案是,并不会。人文社会科系毕业生的起薪或许不如工程、信息等热门科系,但也和法政领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人文社会学群拿到高起薪的新鲜人,学校背景更多元,例如,台科大就与台大同以34K并列冠军,北科大也以33K名列第三,打破这两所科大“工科挂帅”传统印象。
台科大人文社会学院院长李思颖表示,台科大人社院由数码学习和应用外语两大系所组成,外界以为,人文社会领域不是技职科大强项,但事实上,台科大是技职科大中的第一名校,学生素质完全不输许多大学名校。也因技职体系的定位,更让课程设计上著重“产业链接”,因此,人文社会背景的台科大学生不只有学科专业,也具备职场能力,企业自然特别欢迎这样的人才。
李思颖表示,理工科系要训练学生产业链接,常见做法就是透过产学合作,但人文社科领域比较少这样的机会,人社院从改革教学方法著手,引进“问题导向学习法”(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透过专题实做引导学生面对问题时分析现状、假设原因、提出解法、实际演练,最后确认修正的工作循环能力,强化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而议题的寻找,是透过与台科大其他学院合作跨领域微学程,例如,管理学院、设计学院、电资学院等,借由这些实务导向的学院开发专题,让学生透过解题,练习把所学应用出来,培养和其他学院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过去的大学招生,是把多元背景的学生推向系所设定的单一专长;但现在,我们把多元背景的学生,引导一边学习本科专业,一边与其他科系学生共同合作,”李思颖说,当学生能发挥跨领域合作综效,就有机会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这份参考价值高的大学各领域起薪调查,是新鲜人迈向社会的基础起点,更重要的是,年轻学子要择其所爱,爱其所择,职涯才能长长久久。
本文由:开云体育全站app下载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