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炙热的炎夏,不是指外界的气温,而是在内心的冲撞,无论对自我认同的,还是想冲开所有制约藩篱。“然后我们跳了舞”里的一众少年,跳舞不只是他们的志趣,更像是想突破阶级,翻身求存的方法。但在佐治亚的芭蕾,必须要展现阳刚与战斗性,是为国家形象服务的,偏离了艺术即自由的正轨。
这部电影的运镜让纷杂的民族色彩与城市萧条面貌对话,无论定色还是配乐,都是澎湃的流动却处处暗示著墙的存在。因此那窄巷与寂寥小区里,在那少见霓虹,且充满宵禁气氛的保守空气里,城市另一端是年轻人求出口的跳舞与夜浪里,那些买醉与交错著人们品头论足的眼神,让青春因经济所面临的窒闷不言而喻。
导演雷凡阿金以细腻画面表达了佐治亚处于新旧时代的尴尬与沉重历史,上层青年外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年轻人没有太多机会,偌大的舞蹈教室让他们有了晋升希望,以及相反于现实的轻盈,因此你看到他们的舞蹈既有著热血的感动,又有著理想太奢侈的绝望。他们愈跳得精采,观众愈能感受到那属于一时限定的垂死坚持。
这部电影的身体语言是丰富且别具含意的,年轻人呼啸而过的笑声与无解的沉默一样多,在无人处的热吻、在无人处的别离与心碎,都藉身体姿态传达,凸显了主角雷凡吉巴奇亚尼的卓越演技。
几幕清淡却深刻地交代了他们的选择不多,当服务生时的被羞辱;对于是否能进入国家舞团是唯一翻身的契机;选择土豆的犹豫;哥哥被视为攀上高攀的婚姻。这部电影的贫穷与“寄生上流”的讽谕不同,它是非常日常的,甚至深入骨髓的,逆来就顺受的力道,如黄昏的压境。
因此这部电影不只在讲同志爱的被禁止,更在讲无论经济与情感,甚至社会地位上的全面被压抑,但相形之下情感是如此汹涌。导演用非常节制的手法宣告的情之不可挡。包括主角男孩不肯撕去的墙角“神隐少女”海报,是否能逃得出去那迷惘之乡,找回自己。
最后一幕更是经典,男孩在“舞姿太阴柔”否定声中,仍以自由的姿态完成歌颂生命之舞。整个故事以苦涩炼出甘美,才是生命滋味。
本文由:开云体育全站app下载 提供